板凳就地擺開、民意紛至沓來,金湖519名人大代表 “小板凳”撐起“大民生”
淮安日報訊:昨日,挖掘機開進金湖縣黎城街道平安路社區(qū),雨季內澇嚴重的聚賢巷正式動工重修!爸灰麓笥,這條路積水能過膝,影響270戶居民出行。”社區(qū)黨總支書記鄭大海說,多虧了人大代表在巷口就地開“板凳會”推動,重修工作得以神速進行,“公安、城管、市政都來了,從開會到進場施工,前后只用了17天!
去年底,金湖縣人大在塔集鎮(zhèn)試點基礎上,把全縣519名各級人大代表劃入436個社會治理網格,人大代表們走街串巷、走村串戶與群眾“同坐一條板凳”開“板凳會”,公布聯(lián)系方式,收集社情民意,調處矛盾糾紛,已幫助老百姓解決“急難愁盼”問題200多個,該創(chuàng)新做法現已在全市推廣。
城郊“板凳會”,強村富民出主意。任莊村地處城郊接合部,想發(fā)展卻受用地指標限制。今年6月,市人大代表、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吳佩坤到該村與黨員群眾代表開“板凳會”,商議出一條妙計——借助大興工業(yè)園東側正在創(chuàng)建的中小企業(yè)孵化基地,蓋標準化廠房招項目、收租金,發(fā)展“飛地經濟”。跑腿,協(xié)調,說干就干。“年底可大功告成,保守估算每年能為村集體增收50萬元!贝妩h總支書記李放興奮地說。
船頭“板凳會”,凝心聚力解難題。廟溝社區(qū)南接高郵湖,湖邊漁港住著七八十戶船民,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湖里。今年3月,鎮(zhèn)人大代表李家興接到群眾情況反映后,把“板凳會”開到船頭,并將情況反饋到鎮(zhèn)政府。鎮(zhèn)政府立即購置污水收集船和收集容器,安排2名專職人員每天將污水運至鎮(zhèn)污水處理廠處理。
田埂“板凳會”,說事拉理化分歧。施尖村有千畝連片水稻育種基地,基地外圍的十邊地被3個村民小組的80余戶村民種上了稻子,對基地培育的稻種純度造成危害,基地負責人多次勸阻無果?h人大代表徐選邦、鎮(zhèn)人大代表楊春榮把小板凳搬到田間地頭,找來3個村民小組10多位有影響力的群眾,說利弊、講道理。7天后,事情圓滿解決,十邊地通通換種了非谷類作物。
農家“板凳會”,排憂消愁順心氣。萬葉茂家是新港村黨員中心戶,左鄰右舍有事都喜歡往萬家跑。今年4月,縣人大代表詹道寬把“板凳會”開到萬葉茂家門口的曬谷場上,10多名黨員群眾代表抱怨村里沒有路燈,晚上跑步跌跟頭,還發(fā)生過幾起交通事故。社情民意反饋到了街道,1個月后,16盞路燈把新港照得亮堂堂。
■融媒體記者 杜勇清 郭敏杰 楊丹丹 王妍妍
最新信息: